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文件

玉林市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2024年度绩效自评报告

2025-04-14 16:40     来源:玉林市林业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自治区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桂整合〔2023〕4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落实 2024 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桂林财发〔2024〕72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桂整合〔2024〕38号),自治区分别于2023年12月7日、2024年6月13日、2024年12月31日下达我市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合计1963.47万元。

自治区下达我市绩效目标为:全面保护天然林,天然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提高质量转变,林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兜牢职工基本民生底线;加强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提高森林质量,保障森林资源蓄积量持续增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提升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林区职工和周边群众满意度不低于85%。

(二)市内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分别于2023年12月29日、2024年7月4日、2024年12月31日通过《玉林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玉市财农〔2023〕79号)、《玉林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玉市财农〔2024〕22号)、《玉林市财政局关于下达 2024 年中央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玉市财农〔2024〕75号)等文件将资金和目标分解下达到本级实施单位和各县(市、区)。

二、绩效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资金投入情况。

我市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合计投入1963.4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63.47万元,占比100%;包括:国有林保护修复补助(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0.47万元、国有林保护修复补助(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助)103.10万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360.66万元、生态护林员补助80万元、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640.07万元、非国有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779.17万元。

2.资金执行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执行数为141.67万元,预算执行率为7.22%。各具体项目及地区的执行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 广西2024年度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表

项  目

预算数(万元)

执行数(万元)

执行率(%)

国有林保护修复补助(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

0.47

0

0

国有林保护修复补助(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助)

103.10

52.42

50.84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

360.66

9.25

2.56

生态护林员补助

80.00

80.00

100

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

640.07

0

0

非国有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

779.17

0

0

合计数

1963.47

141.67

7.22

从各项目看,生态护林员项目执行率最高,达100%;执行率最低是国有林保护修复补助(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非国有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项目,为0%,主要原因是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非国有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资金落实较迟,各县(市、区)财政资金调度困难,未能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从区域看,预算执行率较高的是玉林市直(100%)、最低的是玉州区、容县、陆川县、兴业县(0%),相差10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第三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下达较迟,各县财政资金紧张,导致补助资金无法及时拨付。

表2 各县2024年度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表

设区市

预算(万元)

执行(万元)

预算执行率(%

玉林市直

47.25

47.25

100

玉州区

20

0

0

福绵区

44.62

9.25

20.73

北流市

436.35

80

18.33

容县

696.68

0

0

博白县

449.42

5.17

1.15

陆川县

194.96

0

0

兴业县

74.19

0

0

合计数

1963.47

141.67

7.22

(二)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资金分配科学性分析。

2024年我市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主要支持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强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提高森林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等方向。资金使用范围符合《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2.资金下达及时性分析。

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转移支付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要求分解下达资金。我市财政局分别于2023年12月7日、2024 年 6 月 13 日、2024年12月31日收到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文,并分别于2023年12月29日、2024年7月4日、2024年12月31日对上述资金下达到各县林业主管部门,均在规定的时限要求之内。

3.拨付合规性分析。

根据各类监督检查情况,我市各级均能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拨付资金。生态护林员补助、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等补助林农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暂未发现将资金从国库转入财政专户或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现象。项目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进行支付,履行了规范的请款报批手续,直接从零余额账户转账,未发现违规支付工程款的现象。

4.资金使用规范性分析。

根据各类监督检查情况,大部分县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执行《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按项目计划使用资金,资金报账都有完整的审批手续,支付凭证、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齐全,暂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或擅自调整资金等违规现象。

5.执行准确性分析。

项目资金能够严格按资金使用范围使用,符合《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不存在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情况。

6.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分析。

我市严格按照规定,在下达预算时同步下达绩效目标,加强日常预算执行和绩效监控,要求县通过广西林业财政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填报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支付进度,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三)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总体目标完成率为100%,基本完成了计划目标,完成聘用生态护林员80人、已落实国有林管护责任面积10.36万亩、已落实非国有林生态保护管护责任面积88.70万亩。

(四)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指标1: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10.31万亩,实际完成10.31万亩,完成率100%。

指标2:国有天然商品林管护面积0.05万亩,实际完成0.05万亩,完成率100%。

指标3: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40.00万亩,实际完成40.00万亩,完成率100%。

指标4:已落实管护责任的天然商品林48.70万亩,实际完成48.70万亩,完成率100%.

(2)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指标1: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落实率100%,实际完成值100%,(3)时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指标: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当期任务完成率100%。年度计划完成非国有林管护面积88.70万亩,实际完成88.70万亩,完成率100%.

(3)成本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1: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标准16元/亩,实际补助16元/亩,补助标准符合率100%。各地均严格按照补助资金每亩每年16元的标准发放,没有发生超标准、超范围发放的现象。

指标2:国有天然林停伐补助标准226.33元/亩,实际补助226.33元/亩,补助标准符合率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社会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2)生态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发挥明显,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可持续影响指标完成情况:持续发挥生态作用明显。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林场职工及周边群众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实施项目的满意度评价较高,总体满意度达到95%。这表明,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项目实施切实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分析。

预算执行率偏低。根据统计分析,截至2024年12月预算执行率为7.22%,支出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一是第三批资金及绩效目标下达迟,个别县(市、区)需要进一步核对数据,管护协议签订工作进展慢,未达到支付条件;二是部分县(市、区)财政紧张,资金调度困难,管护补助资金未能及时拨付;三是个别县(市、区)群众对补助政策存在疑虑,不愿签订管护协议。

下一步将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推进工作进度,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加快补助资金发放;做好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管护协议签订。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一)将项目绩效自评情况整理成报告,报送自治区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同级人大财经委。

(二)将自评报告,在玉林市林业局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开内容包括转移支付基本情况、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绩效自评结论等。

(三)将对县区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对绩效自评过程中发现项目执行效果好的县(市、区)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项目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县(市、区),以及对绩效评价意见未实施整改的县(市、区)减少资金安排,并进行通报。

                                                                                                                                                               


关联文件: